免费核名,十五分钟反馈信息!

宝山注册公司 >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宝山注册公司 > >

宝山区开展燃气安全生产大检查

发表于:[2019-01-25] 来源:web

宝山区在创新转型的发展中,并未遗忘都市里的村庄,而是通过工业与农业融合、城市与乡村融合、农民与居民融合,以大市场带动小农业,不仅培育出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发出别具一格的农业旅游集聚区,还推动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城乡协同发展、百姓共享成果。为综合展现农村魅力,宝山区挖掘、整合农村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特色资源,融合农耕民俗文化,着力打造集观光性、娱乐性、体验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农业旅游集聚区。截至2012年末,宝山区已开业农业旅游景点8个,累计接待游客20.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


  根据《关于在委系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宝建[2013]173号)文件精神,在各单位安全生产自查的基础上,7月23日,顶着高温酷热,区建设交通委工程科、建管科组织了市政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情况抽查。主要抽查了区府实事项目月浦庆安一村燃气内管改造工程及区府重点项目宝杨路宝杨支路改造工程。通过抽查显示:两工地施工告示牌摆放整齐,工棚及现场围栏绑扎结实,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摆放有序,电源线路布置合理,各单位安全生产措施到位,工地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位于长江口的宝山区是传统的工业重镇,农业产值仅占GDP的0.3%,农业人口不足5万。近年来,宝山区在创新转型的发展中,并未遗忘“都市里的村庄”,而是通过工业与农业融合、城市与乡村融合、农民与居民融合,以大市场带动“小农业”,不仅培育出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发出别具一格的农业旅游集聚区,还推动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城乡协同发展、百姓共享成果。

  中共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表示,宝山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农村居民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政策、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差别。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宝山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初步成效。

  从田间到车间,标准化农业促增收

  走进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厂房,一股玉米梗发酵的香甜味道扑面而来,蟹味菇、鸡腿菇、金针菇……形形色色的食用菌被整齐地排列在标准化的厂房里。

  菌菇厂房怎会有玉米香味?公司总经理黄国标说:“培养基的研制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我们把周边农田里的玉米梗、稻米壳等变废为宝,研制出的菌菇培养基,不仅出产率高,还节能环保,是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恒温区,看到数十个恒温恒湿的立体“生育室”,专门用来培育娇嫩的金针菇。“这里金针菇呼吸的空气比我们都好,没有PM2.5。”黄国标说,“由于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原来1吨培养基出产0.5吨菇,现在1吨培养基能够出产1.4吨菇,以往每公斤20元的金针菇,现在只卖7、8元钱一斤,企业见效益,市民的餐桌也得实惠。”

  通过科技创新和农艺改良,超大公司用3%的土地资源完成100%的产出,每天向市场供应30吨菌菇,满足上海约20万户居民的需求,实现了当地菌菇消费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小小的农产品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农艺到工艺的转变,成为上海响当当的食用菌供应商。

  令人讶异的是,超大的厂区实际上并不大。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入城区大市场的食用菌,也并非全部出自厂房,部分相对容易培育的菌类培养基,悉数交给各村的农户栽培。“平均每户人家栽培6万袋菌菇,我们按照8毛钱一袋的价格收购,农民一年就可以创收4.8万元。”黄国标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农户都是开汽车来交货。”

  企业依托规模农业创效益,农户依靠科技创新增收入。以钢铁、化工著称的工业重镇宝山,将规模经营、专业细分的工业元素注入农业,实现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不仅打出农业品牌,还让农户切实享受到经济效益。2012年,宝山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1元,同比增长11.7%。

  从农庄到社区,打造大都市的“世外桃源”

  白墙黛瓦、木桥长廊、蜿蜒小河、庭前菜园……一副副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这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宝山罗泾镇洋桥村的方何宅。这里既保留了乡野小村的原汁原味,又“移植”了城市社区的现代化管理,农村里常见的垃圾乱丢乱弃、村庄嘈杂脏乱不见了,代之以清洁、文明的新风尚和四季如画的新景观。

  宝山区罗泾镇城乡建设和管理服务中心赵冲主任介绍,现在村里就地聘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每天的道路清扫、垃圾清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和城市里的社区十分相似。“多年的村庄改造、河道整治给农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也促进了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

  宝山区大力推进村庄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工程,迄今先后完成了罗泾、罗店、月浦、顾村镇的11620户农户村庄改造、11376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工程,宝山区基本农田区域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和村庄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6%。

  在宝山月浦镇月狮村公共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城市街道社区熟悉的一幕:偌大的院落里,棋牌室、乒乓房、习艺屋等一应俱全,村里的老农有的在茶室聊天,有的打扑克,还有的在学唱戏、练书法……。而一墙之隔,却又是绿意盎然的大片农田。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的农余生活,和城里的老人几无二致。目前,宝山区已在各镇建设了集村民事务代理、基本医疗、文体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纠纷调解不出村、看病不出村、农资购买和农技咨询不出村、看书学习农技培训不出村、日常生活用品购置不出村、娱乐健身不出村的“六个不出村”服务,让村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从平面到立体,转型发展开掘农村新魅力

  依江傍海的宝山,近年正由传统产业加速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在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背景下,拥有天然良港的宝山区以国际邮轮经济发展为契机,为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开辟了新“航道”。邮轮旅游不仅意味着把国人送出去,还能把海外游客引进来,宝山区的新农村旅游,作为邮轮经济的延伸和补充,犹如在国际繁华都市间提供了一个心灵靠泊的“栖息地”。

  千亩良田、千户农家、千亩鱼塘……在宝山罗泾镇的海星村、花红村,绿油油的稻田、微波荡漾的池塘和裹着泥土芬芳的清风,给习惯了喧嚣大都市的游客片刻的宁静。

  “洋要洋出特色,土要土得入味。”为综合展现农村魅力,宝山区挖掘、整合农村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特色资源,融合农耕民俗文化,着力打造集观光性、娱乐性、体验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农业旅游集聚区。

  截至2012年末,宝山区已开业农业旅游景点8个,累计接待游客20.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农业旅游经营总收入2315万元,同比增长19.9%,利润总额158.9万元,吸收就业184人,带动周边农民农户58户。

  让来自市区、外省市,甚至是国外的游客将宝山作为“落脚点”,宝山区遵循“组合、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优势,形成功能互动,开发宝山区富有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线路。游客可以到顾村公园赏花,在罗店镇划龙舟,在闻道园赏石,也可以在新农村品蟹、垂钓、采摘、赏石、作画……

  宝山区农业委员会主任钱伟烈说:“宝山区加强农业和服务业联动共融,使农业旅游更好服务三农、服务市民,也使农业旅游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市民观光旅游、体验生活、回归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相关阅读:

© 2009-2020 上海协富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推荐专题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85号华申大厦1603室 1202室

免费电话:400-018-0990   徐经理